《推广普及生物生态防治虾病科技成果是—— 医治湛江“虾病”一剂“良药”》的记者调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调查中提到的生物生态防治虾病科技成果,引起了虾农的广泛关注,不断有来电询问有关情况或要求介绍其具体操作方法。
市委副秘书长陈华江指出,湛江养虾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健康养殖的道路。生物生态防治虾病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生态、健康养殖方法,所以,值得推广。湛江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杨锋认为,实践已证明,对虾与江篱混养这种生物生态防治虾病方法比较适合在低位池、大面积和采用排水方法收虾的虾塘中应用。同时,目前我市对虾高位池高密度养殖面积大约有10万亩,虽然只占全市虾塘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对虾产量却占全市对虾总产量的大头,所以,如何在高位池对虾养殖过程中将对虾与江篱(或其它生物)有机地结合,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做好该项工作,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社会效益来说,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最好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让专家和科技人员去研究和探索这个课题。市科协副主席黄东云等在充分肯定报道中的生物生态防治虾病科技成果的同时,还向记者推荐了一些新的类似的科技成果。此外,湛江海洋大学网(www.zjou.edu.cn)在“70周年校庆”栏目中的“校友风采”专栏中报道了何筱洁的事迹,并全文转载了本报刊登的记者调查——《医治湛江“虾病”一剂“良药”》。
另据了解,《医治湛江“虾病”一剂“良药”》一文中提到的东海岛东山镇调逻村虾农陈秋来使用生物生态防治虾病(“健虾2号”)方法养的9亩虾塘,已经收虾,亩产量达到700公斤。(湛江水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