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名称: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以下简称FDA)从马来西亚11家出口商的18批产品样本中检验出了氯霉素,因此,FDA将许多马来西亚虾出口商列入了“红色名单”。
2009至2018年,FDA还将28家马来西亚虾出口商列入其红色名单,因为56批产品样品中都含有硝基呋喃。
但《The Star》发现,尽管这些相关产品的出口受到了限制,但养殖虾在当地销售的过程中受到的检测却很少。
马来西亚人在不知不觉中食用了含有抗生素(如硝基呋喃和氯霉素)的污染虾,这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其中某些虾类(如虎虾和太平洋白虾)在马来西亚的大多数水产市场上都很常见。
市场交易者更喜欢出售野生虾,而不是可能含有这些抗生素药物的养殖虾。对于消费者来说,小心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其实这两种虾是很容易区分的,野生虾是粉红的或者苍白的,且大小不一;而养殖虾是灰色的,且大小通常是一样的。”
多年来,消费者组织一直在警告食用这些水产品的后果,但公共健康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这两种抗生素的残留物是致癌的。
在食用氯霉素的情况下,它有可能会导致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骨髓衰竭,导致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缺失。
槟城是列入“红色名单”出口商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FDA公布的虾产品中含有硝基呋喃的28家马来西亚出口商中,有19家位于槟城;而在含有氯霉素的11家出口商中,有8家来自槟城。
其余的有分别来自霹雳州、雪兰莪州、吉打州和沙捞越。
一名来自吉打州一家大型虾养殖场的工人匿名表示,大约10年前,虾感染了一种奇怪的疾病。
他说:“我们称它为早期死亡综合症。在短短30天内,几乎所有的虾都在被放入其生长的池塘后死亡。”他补充说,养殖虾通常需要70至100天才能达到可“收割”的尺寸。
他还表示,农民尝试了很多种药物,但都失败了,所以,他们尝试使用硝基呋喃和氯霉素。
在槟城,虽然它是一个岛屿,但2014年超过一半的水产品来自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大多位于西部的巴利克岛沿岸。
但是,农业及农基部(英文名称:Agriculture and Agro-based)副部长Sim Tze Tzin指责道,马来西亚生产商由于出口含有抗生素污染物的虾而被列入红色名单,但其实有可能是其他国家利用马来西亚来作为一个过境枢纽。
他说,这些马来西亚出口商可能在从事转运活动。
他说:“根据过往的个案,我们相信他们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冷冻虾,然后再出口到美国。自那以后,我们加强了监管力度。”
Sim表示,任何计划将其虾产品出口的农场,必须在渔业处登记。
他说,渔业处的生物安全科也会定期从这些农场抽取虾样本,以测试抗生素及重金属、荷尔蒙及染料的含量。
他说:“如果样本中含有禁用的抗生素,农场将受到制裁,其相关产品将不允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