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联系人:秘书处
电 话:0571-88051763
邮 箱:xiatian3218@163.com
地 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6号宁波大厦712室

中国食协2008年十项主要工作

发布时间:2009-04-28人气:99
      一、调研分析、提供信息,指导行业发展。
      继续强化行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定期发布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数据。一是从数据的分析中,反映出企业适应市场消费客观要求的不平衡问题,为有关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数据。二是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开拓发展思路。会同商务部强化统计信息管理,制订《肉制品加工统计报表制度》,在推广实施中及时发现并提出了生猪养殖发展过度的问题,起到了为政府、行业、企业进行宏观指导、微观服务的积极作用。
      二、接受国家工信部的委托,完成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在肯定执行中食品工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指出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规模、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并提出了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也在于体制和机制创新,明确目标责任和具体实施责任以及实施配套措施,在评估报告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加强食品工业强县建设,促进龙头食品企业的发展。
      召开了“实施龙头食品企业战略,推进食品工业强县发展高层论坛暨2007-2008年度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和食品工业强县(市、区)会议”,总结、交流、研讨发展龙头食品企业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的新经验,有力地推动了龙头食品企业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发布了《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龙头企业、食品工业强县发展报告》。
      四、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推进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依据国科办政[2008]40号文《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启动全国食品行业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根据企业试点方案审核、评价结果及一年来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审议,首批产生了18家全国食品行业创新型企业、二批产生了20家行业试点企业。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食品行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会议”。
      五、努力办好展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成功主办了北京、广州、青岛、漯河、上海等展会。其中“中国漯河食博会”已经成为国内规模大、成交额大、涵盖范围大、影响力大的展览会。重点对日本食品行业进行了考察交流,搭建了对外联系与交流的平台。
      六、建立诚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组织骨干企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研讨,代表行业、企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修改意见和建议。针对电子监管码问题,代表食品企业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在国家商务部和国资委支持下,公布了2007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企业46家,AA级企业23家,A级企业4家,B级企业1家。开展了食品安全岗位职业等培训工作。
      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国企联、北京食品安全办的大力支持、参与下,成功主办了“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信息部等部门,以行业专家的身份客观地提供了行业的基本情况。对全面、真实地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消除广大消费者的恐慌心理,起了积极的作用。
      七、积极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单一行业的发展。
      注重培育、规范和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联系行业、贴近企业的作用。各专业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针对各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
      各专业委员会主要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食品标准制订修订、培育名牌、为企业排忧解难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服务,特别在全心全意依靠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真正体现企业是协会的主人,行业的事情行业商办,企业的事情协会分担,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下,行业协会的服务、发展模式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指导和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专业委员会应有的作用。
      八、认真务实地为行业企业做好综合性服务工作。
      积极组织捐款捐物,帮助地震灾区的食品企业进行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食协组织,通过行业捐赠的款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970万元,对受灾食品企业进行抗震救灾和生产自救起到了积极的感召作用。
      培育食品工业园,带动区域食品工业的发展。针对已创建的“食品工业园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所在地域的特色资源、劳动力及生产加工优势,有重点地提出了发展区域食品工业的建议。
      继续举办了“营养型配料(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培训班”及“新型营养保健酒的研制与开发培训班”;举办了“食品安全师培训班”、“公众营养师培训班”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班”等培训班。继续做好食品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以中国酒文化景观为主题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专家专业意见推荐工作报告》。协助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完成了对“贵州茅台酒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行业、服务企业的舆论导向作用。《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食品工业杂志》、《食品工业年鉴》、食品工业网,注重正面报道,减少了批评性稿件的刊发。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整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2008年对记者及相关人员的投诉率为0。
      九、加强与地方食协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发挥食协体系的作用。
      在支援地震灾区同行的行动中,显现了上下联动、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的兄弟情感;在特色食品工业园区的考察、认定活动中,展现了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共同愿望;在推动食品强县建设和促进龙头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显现了共同的努力;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方面,体现了全国食协系统一盘棋的格局。
      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在原有内部基础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工作机构管理制度汇编》。
      根据中国食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确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定位目标,明确以转变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努力创新有效方法,着力完善和健全适应协会发展的高效的体制、机制、制度;尽早将中国食协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色、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的服务型行业协会。(中国食品质量报)
 
标签:全部
0571-88051763